据介绍,超算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的思维运营超算中心,并连接产业生态中的算力供给、应用开发、运营服务、用户等各方能力和资源,构建一体化超算算力网络和服务平台。
不要迷信已发表的论文,哪怕是发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的。也许你的问题在后面的内容中已有解答。
从那以后,我也开始从整个领域的发展方面来权衡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这件事对我此后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自己的实验室选择研究课题都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2.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细读《科学》和《自然》里的新闻及科研论文。1996年,是Smad蛋白发现及TGF-(转化生长因子)信号转导研究最激动人心的一年。8.前面几条都是讨论如何提高科研论文的阅读能力的,但是一旦入了门,就要学会批判性阅读。我提前两天开始阅读,阅读第一遍花了足足6个小时,许多生词只能依靠英汉词典,文章中的有些关键内容还没有完全读懂。
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琼马上回应我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这篇文章把细胞质Smad蛋白连接到细胞核中,并鉴定了一个转录因子作为其相互作用蛋白,现在TGF-信号通路完整了,这是一篇出色的《自然》文章。你如果想每个细节都听懂,留心每一个技术细节,那你听学术讲座不仅会很累,而且也许会因为深究一个小技术环节而影响了对整个讲座逻辑推理及核心结论的理解。在成为博士生导师后,此前留学前苏联的翟中和在55岁之际决定前往麻省理工学院访学,从事细胞核骨架及其功能的研究。
这样的作者可遇不可求,而国内学者大部分还在跟随阶段。从开始行动到出版,花了差不多9年时间。尽管如此,丁明孝认为,如今他们编著的第五版《细胞生物学》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与战友一起数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无疑是一件人生幸事。
手记:这些科学家为何不计酬劳,数十年死磕这件事? 为什么写大学教科书这个题目?这缘于前不久一个朋友圈里感慨大学教科书很糟糕的帖子。第三位加入的作者是细胞免疫学家Martin Raff,是由一位出版商联系的。
Watson要革命细胞生物学教学,而翟中和等人做的也是在中国从无到有的事情。第七版大书出版于2022年7月,作者队伍也已经有了很大更替,第一版的作者只剩下了Alberts、Raff和Roberts。大书第四版和第五版封底印的是,最初的6个作者模仿甲壳虫乐队在艾比路走过斑马线的镜头:Alberts打头,Roberts排第五,Watson收尾,Raff则扮演了光脚的角色。前一本有1975年诺奖得主、逆转录酶的发现者David Baltimore,后一本则是1962年诺奖得主、DNA双螺旋的共同发现者Watson。
这也是为什么Alberts一定要让Roberts来谈这本书的原因。这给了二人极大的人脉来联络其他科学家。接下来的过程有点像人拉人的传销。这跟作者水平有关,跟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国内教科书制作体系有关。
Alberts说,小书书页边缘的小问题就是他们想要问学生的问题,他们必须根据所读内容推断出新的东西,并结合他们先前的知识来产生答案,而不仅仅是将问题与他们读到的内容配对。直到采访完毕才知道,Alberts并不是这部书的主编,只是因为他姓名的首字母是A才排在了第一位,而每个作者是平等的角色。
Roberts和Alberts很关心中国最受欢迎的细胞生物学教科书是谁写的,并希望笔者把这本教科书的作者详情发给他们。《细胞分子生物学》作者Keith Roberts。
《细胞分子生物学》作者Bruce Alberts。到1983年,这本《细胞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作者将其简称为大书)终于出版。他随即把Roberts拉入了我们的邮件群聊。这与物理学家Feynman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你不能跟80岁的老奶奶交流你的专业知识,那你就是对其没有足够的理解。另一作者Julian Lewis已经于2014年患癌去世,大书最初的发动者、95岁高龄的Watson如今争议缠身,年迈脆弱。科技史学者Norberto Serpente在2013年的一篇《自然》杂志回顾该书出版30周年的文章中如此描述:这本书对生物学家的吸引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它提供了对细胞新的、令人振奋的理解。
正是这种互补成就了这对黄金搭档,因为科学写作的一个桎梏正是当局者迷,专业作者不容易把握普通读者不理解的点。尽管作者们不会在没有依据的前提下妄加推测,但也从来不放弃把故事讲得更加完整,即带有一定冒险性质地作出一些推测。
他承认,阅读Alberts的热力学章节以及其他作者写的章节,对他同样具有教育启发。藏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第五版和第六版《细胞分子生物学》,图:孙滔 这段话兑现了。
这部教科书在前3年就销售20万册,并被翻译成至少10种语言,已经成为国际上最为经典的细胞生物学教科书之一。不过丁明孝有个想法,最好能有组织地来做这件事,比如通过学会邀请专家参与进来。
这是我们见面的第一句话。Alberts笑称,如果Roberts能活到120岁,他会一直干下去。作者:孙滔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4/15 21:35:21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教科书太差,诺奖得主组队重写。翟中和教授去世后,本该丁明孝致悼词,然而他悲痛得无法发言。
作为DNA双螺旋的发现者之一,Watson决定制作一部新的教科书,把新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整合到细胞生物学当中来。第三个特色是概念标题(Concept heads)。
Raff关注细胞免疫和发育神经生物学,但对化学知之甚少。1983年,一部经典教科书诞生,迄今第七版已于2022年出版。
彼时,作为国内最顶尖的生物系,北大也只有一台古老的电子显微镜可用。Raff的看法是,每件事都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事实的陈列需要一个理由,除非它们可以帮助推进这个故事。
为了讲好故事,作者们还会越俎代庖,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开展本来没有列入计划的研究。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Alberts和Roberts估计,按小时计算的话,低于每小时最低工资。这个时候,丁明孝从国外带回了两本书,一本是美国生物学家James Darnell等人编著的《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 另一本就是Alberts等人编著的大书。84岁的Alberts也要退出了,他们正在找能接替他的作者。
而今年,正是该书出版40周年。丁明孝看到,跟国内教材一比,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有诺奖得主参与。
且不说Roberts这样的天才插画师,国内出版社几乎没有专职的插画师目前,AI赋能的实践主要在教育与健康领域,因为这两个领域有更明确的经济收益。
当然,6个月只是一个倡议,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时段,能够取得一定效果肯定比不做准备要强得多。文汇报:您为何认为暂停6个月AI大模型研发是必要的?如何看待此次辛顿用离职发出的AI警告? 曾毅:生成式AI大模型的发展速度可以在几周内将潜在风险转变为实存风险,不负责任地研发和使用AI可能在短期内对社会造成显著而急迫的风险。